勤于邦,俭于家,言忠信正规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,行笃敬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曾国藩作为晚清名臣之一,曾被李鸿章称为旷世难逢天下才,其文学修养,个人品行为历代人所称赞,更有甚者将之誉为千古难得之完人。
这样一位千古留名的人物,其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。其后人所收集编写的《曾国藩家书》对其家风严谨进行了深刻的阐释,更让人对为何在曾国藩去世后子孙后代无一人败家,在文学,数学,政治等领域都有极大的贡献有了新的认识。
曾国藩的一生——从笨小孩到一代文正
曾国藩出生于晚清的普通读书人家,年幼便开始读书识字之旅,不到十岁便能将基本的儒家经典熟读于心。
单看这里,或许有人会觉得一代天才的产生便是由于其天资卓然,但曾国藩却是一个例外,在年少时,他是乡里邻里有名的“笨小孩”。
展开剩余85%有这么一个故事,一天晚上,小时候的曾国藩正在家中背书,然而他的记忆力实在太差,天赋也不如旁人,一篇短短的文章愣是背了数十遍仍不入脑。
恰逢一位梁上君子来家中做客,在屋子上趴了许久,只待他入睡时窃取财物。可惜,等了又等,见这孩子背了一遍又卡,一遍又卡,终是忍无可忍,自己从屋上跳了下来,将整篇文章背了一遍后,扬长而去。只留下目瞪口呆的曾国藩。
多年后,曾国藩回忆此事时,多有感慨,盗贼的智商难道不如我吗?他比我聪明许多却难成大事,大抵是因为他急功近利,难以静下心来,一遍一遍苦读。我虽愚笨,但不曾放弃自己,“尽人事以听天,唯日日谨慎而已。”由此可见一代成才之人,靠的并非是哪天资卓越,勤奋苦练方是长久之道。
太平天国时期,清朝日益腐败,面对湘南地区的节节败退,曾国藩临危受命,在毫无经验,人手不足之时,组建湘军,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,挽晚清于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。
作为一位从未上过战场的文人,曾国藩仅凭一人之力,让三军听命于他,他的个人修养与品行起了很大作用。在军中,他与普通士卒平起平坐,不因地位差距而起骄横之心,使得军中凝聚力逐步上升,军心稳固,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湘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
他自知愚笨,所以多重用有才华之人,而不加以猜忌,礼贤下士,让湘南地区群贤汇聚,为打败太平天国打下了人才基础。
待叛军平定之时,曾国藩在民间呼声已高,加上他坐拥百万兵力,远离朝廷,不少人起了拥他为主的想法。而曾国藩并没有被权势迷惑,他坚守着对清朝的忠诚,事后便毫不留恋地将全部兵力交还给朝廷,担任地方官员,造福百姓。
多年后,曾国藩在南京病逝。当日百姓沿街痛哭,朝廷罢朝三日加以哀悼。追赠太傅,谥号“文正”,有勤学好问,诚心格非之意。
人才辈出的后人——240英杰汇聚一堂
曾国藩为后人留下的十六字家风箴言
“家俭则兴,人勤则健;能勤能俭,永不贫贱”,不仅深刻影响着曾家后辈,对今天的家风教育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。
次子曾纪泽继承父志,是清末著名外交家,曾多次担任清朝驻外使者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,中俄边界发生冲突,沙皇俄国趁清政府为东部战事焦头烂额之际,抢夺新疆伊犁等地。恰逢当地地方官员昏庸无能,贪图小利而无视大局,与俄国政府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中俄条约。
清政府得知此事后,连夜派遣曾纪泽代表清政府与之谈判。面对贪婪蛮横的沙俄,其险恶可想而知。
然而,曾纪泽毫无退缩之意,视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,最终历经磨难,终于取得谈判胜利。这一谈判向西方国家表明了中国保卫国土的决心,也使得曾纪泽被誉为
“中国近代第一外交官”。
不仅是男子,曾家女子也是谨遵家训,严于律己,巾帼不让须眉。
其后人曾宪植加入共产党,投身于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。曾赴日本留学,担任中共代表团邓颖超的秘书助手,参加土地改革运动。在新中国成立后,积极组织妇女运动,维护妇女利益,当选第一届人大代表和之后的政协委员会常委。
曾家的家风家训深刻影响着每一位曾氏子孙,
勤奋、求学、俭朴、务实一直是曾家后代所遵守的行为准则。正是如此,曾家才得以绵延一百六十多年之久,从当时的平民百姓变为一代显赫家族,在社会各领域都取得不菲成就。
据历史资料统计,从曾国藩开始,这100多年来,曾氏家族后人无一人败家,且出了240多位杰出人物。
在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和白玉堂都有展示栏介绍,这些杰出人物从曾国藩算起,有:曾纪泽、曾纪鸿、曾广铨、曾广钧、曾广植、曾昭权、曾昭桓、曾昭氚、曾昭氙、曾昭氕、曾昭抡、曾昭杭、曾昭燏、曾绍杰、曾宪涤、曾宪植、曾宪杰、曾宪楷、曾约农、曾宝葹、曾宪森、曾宪源、曾宪琪、曾宪澄、曾广泰和曾广荣等。
曾国藩家风——真正的传家之宝
曾国藩鼓励孩子寻找自己的道路,而不是一味地追随父母的脚步,听从摆布。
其子曾纪鸿,得益于他开明与支持,选择弃官钻研数学,二十几岁便独立完成了《对数详解》五卷,
最终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、天文家及地理学家。
曾国藩在家训中写道“盖世人读书,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识,第三要有恒”,过于追求学习效果,反而欲速则不达。
读书之事,应先立下志向,后增长学识,持之以恒,而不懈怠。最终日复一日,“行之有恒,自如种树畜养,日见其大而不觉耳”。
曾国藩在世时,曾与家人约法三章,其中一条便是,
每人每日需读书半个时辰,无论公务繁忙,或是学业繁重,如此这般,方能开阔视野,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比要求与命令更为重要的是,家长们的以身作则以及在不经意间所营造的家规家风。
正所谓“国有国法,家有家风”,好的家风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心性及为人处世的方法。古往今来,能成大事,而子孙得以绵延福泽的关键便在于家风的构建。家风好,方能家道兴盛、家族和顺美满。
“勤于邦,俭于家,言忠信,行笃敬”。曾国藩所树立的家风家规,虽已经百年岁月长河的洗礼,但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值得每个人去学习,去感悟与深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